檳榔知識

Areca catechu L. 棕櫚科

別名青仔叢、青仔、賓門、仁頻、仙瘴丹、螺果
原產地馬來西亞、菲律賓
用途庭栽,行道樹,葉心可食,子、果皮及花苞可藥用。
生長特性陽性植物,生性強健,喜高溫多濕,花期為7-9月。
型態描述常綠大喬木,高15-20公尺,單幹通直,呈細長圓柱形;葉為羽狀複葉,叢生於莖頂,總葉柄截面呈三菱形;花為腋生肉穗花序;核果卵狀,成熟時橙黃色。
所在地點小花園
本資料取自”博視科教”
引自http://www.nmes.tyc.edu.tw/areca.htm

檳榔教學:                                                       回首頁

認識檳榔.台灣檳榔一年四季都有.從國曆的九月起至國曆五月份止為中部(南投嘉義)檳榔.五月起至九月份為(屏東檳榔)所以可以維持供應檳榔一整年的檳榔生產.又因為檳榔分為盛產期(大腹期) 盛產期大至上都是剛出來的三個月.這是檳榔最便宜而且是品質最佳時期好吃又多粒的時候.檳榔尾大部分就是檳榔快結尾的時候.ex:中部檳榔九-十二月為檳榔最佳期.三月-五月為檳榔結尾期這時候的檳榔價格高而且品質又比便宜盛產期時候的差.所以我們內行的人知道.如果檳榔便宜的時候盡量把檳榔的品質賣到最好不然就沒有競爭力了.如果貴的時候粒數少.這時候就要注重檳榔的粒數.因為尾期檳榔好的品質也是會稍差,所以粒數很重要.

中部檳榔分為原則上分為三個等級(1特級.2.白肉3.紅肉).和正版十二個不同大小粒的版.依順序為...西.大大.大中......2.3.偏版有可仔.(旱仔)大大可.大中可.中可.合可.幼可.外可.史可.2史可.等大多用於檳榔最貴的時候的普通用法.

特級檳榔是最好也是行情最好的.大部分他的檳榔採收時比例為10-15%較為希少且價格高.也是檳榔最好吃的等級.用他生意比較穩定.

2白肉為檳榔中間的等級.不會太粗算大眾都可以接受的等級.市場須求量最多,盛產期的時候品質佳.採收一般的量為30-40%的比例.

3紅肉:大部分用拼粒數做特價的產品.多粒的.口感比較差.

.檳榔配料.荖葉.荖花.荖葉分為.1大葉.2小葉.3柏葉.4散葉四種類型.荖花分為5.上花6.花丁.二種.

1荖葉大部分生產於台東一年四季都有.而且口味及品質最佳.(氣候因素)大葉的縱向面寬為4.5隻手指頭的寬度為大葉.更小則為小葉一般就是這樣的分級.

2.荖花.上花則是比較直比較大的為上花生產地台東居多.品質較好

3.荖花.花丁比較小條比較沒有那麼的直為花丁.台東居多.品質較好.

.檳榔食用型白灰.紅灰.

1.白灰用於包葉子型的檳榔,口味也決定生意很大的部分,白灰分為溶度分為四型1特厚灰.2厚灰.3中灰.4薄灰.一般分為石頭灰.與貝類灰二種大部分較厚的灰一般大部分用白頭灰生產.較薄的灰一般用貝類的殼磨粉所生產.早期用厚灰的口味較為重比較香不過現今也很多改為較薄型的灰下去調整出口味獨特的白灰.原因檳榔厚灰量不當時候容易造成口腔傷害率提高.薄灰則溶度減低,對口腔傷害率相對減低.當然不同地區用灰不同沒有一定,但是一定要做市場評估看看附近生意較好的用的灰質如何,才下去評估用灰.

紅灰:分為1.甘甜型2.苦甘型3.蔗甘型.

1.紅灰甘甜型:用與市區年青人最為喜好.

2.紅灰苦甘型:大為中年人較為喜好口為較重.

3.紅灰蔗甘型:為大家普遍使用的灰種較大眾口味.

.包葉子的正確方法:包葉子.成分:白灰.荖葉.菁仔.白灰份量要看灰的量是否正確,不同的灰重量有不同的用法.檳榔大小,檳榔期大腹與尾期檳榔用灰相對不同這都是非常要的.第一先先檳榔去頭尾清洗.葉子用量為檳榔面積的五倍比較剛好,拿起葉子將白灰定量.折成圓形捲檳榔的大小再把檳榔放入葉內成為包葉子完成品.(實品做一次)

.菁仔的做法:檳榔菁仔.紅灰.荖花.

第一將檳榔去頭尾切開剖半但檳榔不可以剖過頭.再來清洗.2將檳榔打開把適量紅灰放入檳榔中心點將清洗好的荖花放入紅灰之上最好擋住紅灰.比較美觀.不容易發紅.(實品做一次)

本公司紅灰.白灰介紹(十臺斤裝).

特加香白灰NT:1300甘香型口味較重.市區

珍珠香白灰NT:1600較大眾口味.市郊區通用.

特甘珍珠白灰NT:1900較大眾口味.市郊區通用

傳統酒香白灰NT:1100較傳統口味.工地郊區專用.

本公司紅灰:

特加香紅灰NT1300特調甘香型適合市區郊區通用

.菁專用型NT:1800.重甘甜型用於菁仔雙子星通用.

蔗香紅灰NT1600.較甜型市區年青族群.

傳統型:NT1200.用於中年族群口味傳統不加特香類香料.

檳榔保鮮7-10天冰箱溫度7-10

白灰不可以冰否則他的酸鹼性會改變.

相關簡介

檳榔(Areca catechu),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廿公尺。「檳榔」一詞源於印尼語「pinang」。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佈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檳榔樹高約12-15公尺,無分支,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果實外皮堅硬,內含一粒檳榔子。採收期約每年的8-11月,去皮煮沸處理曬乾後呈深色。咀嚼時可以蒟葉包覆。檳榔中主要的生物鹼為檳榔鹼。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除了入藥外,亞洲有許多地區,例如:台灣、湖南、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

本行宗旨:你們的店就是我們的店.我們不只是送貨員.而是你們的檳榔領航員.小許的利潤.大大的專業服務.希望有一天可以服務到大家

本資料取自wiki
引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